特色馆藏

第七章乡镇建设

 

 

 

 

第七章 乡镇建设

第一节 场镇

 民国前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建场,原名四新场。经清朝至民国,历时七百多年,建有正街(现老街),正街东南至往西北,全长260米,老街形成两头低、中间高,街面狭窄,横街凉亭,支蓬搭架,长期拥挤,街面为土质、零乱小石头混合而成,光线暗淡,街中有两条巷子,一条是原新华书店(现在继续是书店)旁边叫猴子洞巷子,另一条是上场口右边的叫水巷子,此巷子一直通往210国道正公路,上场口叫门朝街。在清代时期,建有一个万寿宫,建在上场口,原铁制品厂处,建者不详,故现老街为万寿街,在民国时期,先后因失修垮塌。

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扩建,因场侧有一石丛形如木耳,故名木耳场。由于该场镇街面不适应当时发展需要,是年,由群众自发组织,用条石修砌成整齐较宽敞的街面。街面房屋为木质穿结构,居民长期以来以木柴、煤炭做燃料,饮用水都来自附近的农村水井,如从场左边新合村3社沙井、龙眼睛处和后湾水井,照明普遍用桐油灯,店铺用菜油三须灯,至民国后期开始有煤油灯。

 20世纪50—90年代

解放后,街房仍以前代遗留下来的木质穿房结构为主,新建的乡政府也是以乱石墙结构,两楼一底,政府办公楼只有15间,房屋面积215平方米,有中、小学2500平方米,邮电所250平方米,供销社500余平方米,税务所180平方米,粮站1100平方米,区公所两楼一底的乱石墙房1800平方米,此房都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地富反坏右”挑乱石修的,卫生所有土木结构房108平方米,工商所205平方米,副食店280平方米,铁制品厂980平方米,服装社109平方米。为当时较高一点的建筑,新建的供销社、粮站、学校、邮局、区公所等房子也是以砖柱双夹墙、乱石墙为主。在邮局附近修建了独立的木耳区卫生院,此院一直到2003年更名为木耳中心医院,后搬至现今210国道旁。街上的其他单位和居民住房多为一楼一底。木耳场镇从1990年至2006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增长,尤其是在外打工人员收入增加,又处在离县城近郊,各种生意也较好,因此,居民们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从六七十年代木质穿结构房改造成三楼至七楼一底的钢筋混凝土房。尤其是2004年木耳镇政府新修的办公大楼是当地近些年来较好的房子,但场镇老街也还有近20户人家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房屋还未重修,还保留着解放前的老模式。

木耳场在改革开放时期,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满足不了前来木耳办理各种事务的要求,例如:企业厂长、经理们多数在重庆城区等地,要来木耳办事很不方便,故90年代开始镇属单位先后搬往两路办公,有粮站、供销社、国税、地税、法庭、农业银行等单位。到2006年还在木耳办公的镇属单位有:派出所、工商所、邮电、兽医站、木耳中心校、渝汉中学。

解放初,照明普遍改为煤油灯。1968年,集资兴建了木耳后河发电站,装机总量1×55千瓦,供场镇照明之用,先后任站长的有:徐汉阳、陈光明、樊永华。1974年建变电站,安装主变压器10千伏安一台,1976年拉通了木耳至石鞋变压线路,安装主变压器10千伏安1台,随后在木耳乡新合村8社马家坝处,安装主变压器1台220V,彻底解决了木耳场机关单位和居民用电。

木耳场镇的饮水在70年代仍然是在附近农村的水井去挑。在1967年时,木耳公社筹集资金10多万元,新建了木耳场后边(新合3社处)一个大水池,水源从后河取水,用柴油机抽水,供全场220户用水。2台电机分别是55千瓦,总扬程187米高。这两台机器在当时为支农抗灾起到了很大作用。随后发展到场边的新合有3个社,学堂2个社饮水。由于水管经常坏,导致常停水,1986年改为从新合8社的马家坝和李家湾水库取水供场镇220余户用水,由于水质差,2002年镇村投资80万元,改造场镇饮水质量。木耳镇于2005年投资了250万元资金购买设备,又从后河取水供场镇和新合5个社、学堂村2个社供340户用水,日供水量180吨。水厂前后负责人:彭兴木、陈叶清、苏兴彬、杨平。

根据重庆市行政规章【1989】2号文件《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在木耳乡进行了广泛的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根据上级安排,因木耳场街西道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在县城乡建委领导的支持下,完成了木耳场过境公路700米、农贸市场道路131米及老街264米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为1992年的道路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1992年,通过多方努力,争得了城乡委、县财政局补助21万元,场镇集资21万余元,对木耳场老街和新街路面、人行道及过境公路人行道、下水道进行了彻底的翻修和改造。老街砼路面(厚18cm)920m2,石板翻新路面400m2,下水道260米长,路面两侧铺筑砼预制人行道方块520m2,新街砼路面(厚18cm)850m2,过境公路内侧下水道700米,人行道铺筑砼预制人行道方块1400m2,过境公路外侧铺筑砼预制方块人行道800m2左右,老街通往过境公路的三条主要人行道铺筑预制方块约470m2左右,修牛老壳处村建所房前停车坪(300号22cm厚)230m2左右,修木耳下场场口至学堂村8社排污沟一条总长480余米,以解决场镇排污及学堂村8社饮水卫生问题。安装场镇路灯8盏,以解决场镇道路主要照明问题。在当年完成了木耳场1/500地形图的测量,地形变迁较大,因1986年测量1/1000地形图对指导实际工作用途不大,使用起来极不方便,而且原测图面积范围狭小,不利于场镇规划,根据此情况于1992年上半年组织人员对木耳场街中心进行了测量,比例为1/500,测图面积约0.4平方公里,这为今后的场镇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行性资料。

1994年以镇建总体规划为指导编制出了木耳镇乡镇企业300亩,小区建设初步规划方案。1998年6月,对木耳街道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了规划,并积极组织建设,对人行道地段的填方1506.5m3,安装路沿条石863m2,堡坎702m2,排污管道1376m,铺设人行道地砖1250m2,打混泥土道路1880m2,改造渣台2个,安装消防设施3处,开挖民用天然气管沟7860余米。当年的建设总投资128万元,其中住宅投资24万元,安装天然气75万元,其他基础设施投资29万元,以上项目均在当年11月底完成了,使场区环境大有改观。

是年,为了发展木耳经济,规划了27.8亩地,从原区公所处至210国道公路旁边牛老壳处,首期建房18亩地,修建了7楼一底的弯弯大楼。

1997年,渝北区国土局与木耳镇签订了征地协议24735亩用于扩建210线。集镇建设方面,木耳镇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域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托老场向东南发展。规模:2242~3324人,用地18.8~27.9公顷。交通:以国道210主干线为过境公路,域区道路在新街基础上采用方格网状结构,加强与老街衔接,汽车站、场在过境公路以北,老街以改造为主,控制红线,满足消防要求,道路总长度2500米,宽以过境、老街、支路分别为20、18、10米。布局:公建商业服务主要沿主干道,特别是过境公路两侧为木耳镇风貌的主要街道,文化娱乐在过境路与新发展的三叉路口,学校、行政办公在原址扩大,邮局迁至三叉路口侧,政治中心仍在旧城,原有仓库原址扩展,工业仓储主要在上下两个场口;居住以老街为依托,紧靠各类用地分散组合;市场设在老街对面过境路下面;绿化以交通干道、三叉路口和庭园为主,形成人们散步休息的小空间。管网:电力远期1800千伏,加大导线截面,增设配电房功能;电讯150门,市话普及率5%;给水从仁睦滩取水,建水厂日供1500立方米;排水使用分流制,排污道2条,设在新发展街尾。木耳镇1997年各村舍建设用地情况,居住人口21660人,村庄现状用地面积76.5公顷,住房使用面积72.3万平方米,住房面积55.6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使用面积32.44平方米,人均居住24.77平方米,1997年村舍基础设施情况:乡村公路长48.5公里,面积16.98平方米,自来水受益村20个,受益人口1589人,通电20个村。

1998年4月28日下午,在区政府三楼会议室由区分管领导范明文副区长主持召开木耳场街道整治及国道210双石段公路硬化改造会议,会议决定了从木耳场下场口上生桥至上场口粮站变压器旁600米路面改造,加宽9米。木耳政府也筹措了一定资金,对过境公路两旁人行道路板,下水管道,路沿条石及渣台,公厕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1999年,根据渝北府发【1998】169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乡镇“净化、绿化、美化”工作的通知》,以木府发【1999】年16号文件下发实施场镇“三化”,把木耳镇建设成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商贸活跃、文明富裕的全区一流的区域性中心场镇,是年,请区域城乡建委专业人员实地规划,在中、小学校,供销社、食品站等单位栽植行道数850株,对政府机关内的花台、树木进行了整枝、整形,查漏补缺。在学校和过境街设置花台800,新修堡坎长120米,高2米,街道下场口新修排污沟24米,是年,对场镇三化工作狠抓落实:(1)净化:有完整的排污、排洪设施并基本畅通,无堵塞,运转正常;路灯安装规范,符合城镇照明要求,亮灯率在90%以上;街道卫生管理规范,做到夜间或清晨普扫,全天保洁,道路清洁卫生,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溢流;公共卫生整治有序,城镇巷道,居民楼院,单位内部清洁卫生,无乱倾乱倒现象;食品卫生方面做到设施完备(一洗二清三消毒),“三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齐全,并亮证经营,生、熟食品分开;厕所管理有序,垃圾站容貌整治,卫生,地面平坦,无破损,公厕坑位冲洗干净,整体卫生洁净;水源水质保护达到国家GB3838-88Ⅲ类标准基本要求,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末梢水符合国家GB5749-85卫生标准,总合格率不低于98%。,建立清扫保洁制度:场镇的净化,首先是场镇的清洁卫生问题,建立完善场镇清扫保洁制度,调整充实环卫工人,并加强其管理,严格按环卫工人目标责任书实行日检月底工资奖惩兑现的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卫生意识,做到全民动手抓卫生,落实责任,给各单位规定“门前三包”责任区,并由各单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人,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办法进行管理。(2)绿化:场镇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做到见缝插绿,旧城改造按照15-25%的比例留足绿化用地,开发区按30%比例留足绿化用地;乡镇街道两旁原则上应全部植树,使街道两旁绿化成荫;搞好护坡、堡坎、围墙等立体绿化;大力开展单位庭院绿化工作,要因地制宜,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大力提倡场镇居民家庭养花和建筑屋顶花园。(3)美化:巩固、完善治理“四归”和“六乱”,即做到停车归点、农贸归市、摊点归区、座商归店、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挖乱占、乱摆摊点、乱挂衣物,确保街容街貌干净、清爽、美观。

“三化”工作所需经费原则上以自力更生为主,镇属单位在年初安排资金计划中要适当考虑用于“三化”的必要经费,镇政府将对按时、按质实现“三化”的单位,经检查验收评比,量化考核,评出一、二、三、四等奖,一等奖500元,二等奖400元,三等奖300元,四等奖200元,凡行动较好的单位奖100元,对行动不起来或效果不佳,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处以罚金500元,单位负责人处罚100元,并限期达到检查验收标准。

2000年以木府发99号文件向渝北区城乡建委申请在新合村4社大石修建一个渣场,占地面积为3.94亩,并在渣场周围修筑围墙,可供堆放10年以上,需资金17.5万,政府自筹10万。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个体商户只能在综合农贸市场摆摊设点,不准在外乱摆摊、乱设点、乱搭建,门市住户只能在店内经营,彻底改变了以街为市,阻碍交通的现象,还积极开展了场镇创卫活动,一是加强卫生管理宣传,不断提高居民卫生素质;二是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清洁工、公厕管理等卫生责任制;三是加大力度严肃查处场镇脏、乱、差现象和行为。与此同时还正在启动综合农贸市场第二期开发工作。

2001年,为了贯彻渝北区委发[2001]5号文件和渝北府发[2001]66号文件精神,木耳镇结合实际制定了木府发[2001]8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通知,要做到精心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观念,做到规划要超前,新颖别致,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渝北区工业B区北移的机遇,木耳镇特邀了重庆大学专家教授现场规划莲花村占地1000亩的生态园和学堂加油站至场口长生桥工业园区,规划包括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2000年木耳街道综合农贸市场10000已破土动工,2001年根据财综[2001]17号文件批准原木耳区公所1967年修建的老办公楼,资金500万元,新建渣场1个,占地10亩,投资45万元;新建车站1个,占地10亩,投资100万元,彻底改变场镇各种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改造镇政府办公大楼,投资170万元,解决镇政府机关办公和开三级干部会难的问题;完善综合农贸市场建房的各种手续;接通场镇开发区天然气管道,解决新增居民用气问题;彻底整治过境街人行道,全面铺上人行道板,配齐果皮箱;新选饮水源和安装2000米管道,投资35万元,改变场镇水质和饮水难的问题;在开发区新建小游园1个,投资50万元;在过境街栽上小叶榕250株。2001年木府发【2001】85号文下发关于实施小城镇建设优惠政策,鼓励木耳镇居民新村到场镇建设,采取调整宅基地等方式集中地块进行修建,所占土地与退出还耕的原宅基地进行置换,在场镇建住宅,享受经济适用房的用地政策;从事农业开发和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电站、公路、桥梁、水厂(不含管网部分),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享受其土地优惠政策;免收城镇建设中的节水保证金、水表立表费、教育基础设施配套费、临时占道保证金、临时建筑保证金等规费;城镇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部用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进镇集中联建房屋,有关规定费按低限或减半收取;开发商在小城镇建房享有集资建房的优惠政策,需办理房屋预售许可证的,积极为建房业主向区里协调办理预售许可手续;农民进镇购房,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时,减半收取房屋所有权登记费,一律免缴住房维修基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办农副产品市场或综合市场对新建市场实行“一免二减三增”的优惠政策,自市场开业之日起,场内经营户的工商管理费第一年全免,第二年减半收取,第三年开始逐年递增,第五年起按标准金额收取;鼓励各类商品市场举办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经镇政府同意,免收工商管理方面的规费;优先为小城镇推荐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重点项目,支持引进发展龙头企业或开发建设资金;对进入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重点项目和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和服务倾斜,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对引入我镇投资建设小城镇资金按1%进行奖励;优先协调和安排金融机构为小城镇的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骨干企业贷款;鼓励用小城镇中已建成的公路、水厂、公园、市场等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在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木耳银行要加强对小城镇的信贷服务,鼓励通过个人住房消费等形式,积极向小城镇的住房建设投资;进入小城镇的农户有合法住所和稳定的生活来源,可办理城镇户口;落实小城镇的人员在农村有承包地的,在保证耕地不撂荒的前提下,允许其保留承包地。

2002年11月18日,木耳镇举行了新建机关办公大楼奠基仪式,为了改造场镇面貌,当年在210国道通过境街,新建人行路4282,新建路站961米,新做花台15个,新栽人行道树250株,场镇面貌焕然一新。是年,修建木耳镇综合农贸市场,占地16.8亩,建筑面积8820平方米,新修道路硬化500米,3000平方米,地坝硬化2500平方米,总投资约350万,农村新修公路(主路)约30公里,其中硬化200米,约18000平方米,投资近100万元;已新选饮水源和准备安装2000米无缝钢管,投资80万元,力争水质达到渝北区的饮水质量,在年末投入使用;在通讯方面,木耳镇已安装电话1000余部,实现了村村社社通电话的目标;对新合、学堂两村的排洪沟约600米进行了补漏、修建、整治,在学堂村修建占地约1亩的沉淀池和过滤池;对场镇的人行路面、路板、人行道树等已改造完毕,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20万元;渝汉中学新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已竣工投入使用;在过境街栽上小叶榕200株,新修花台15个。

2003年,新建场镇面积11亩,农村和场镇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场镇建筑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综合农贸市场三期住房(金易小筑)已建成,新建了小游园一个,增加绿化面积6亩,场镇新安人行路板2500平方米,硬化道路1500平方米,转安路灯20盏。在场镇建设上,场镇的规划先行,同时考虑场镇居民的利益,花大力气将木耳过境街进行了两边人行道的整治,并栽植了80余株人行树,全年场镇的两次改造建设,镇政府千方百计的筹资,财政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近75万元,以及城市配套费全部用于了城镇设施的维护。是年新修新乡村到五通庙村公路3.4公里,以及村村通公路建设投入达300余万元,基本全面完成了公路建设,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历来受渝北区饮水源限制,镇政府为了解决场镇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投入达10万左右新修了场镇生活污水沉淀池、化粪池、消毒池等,使木耳场镇污水的排放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场镇居住环境的提高,促使农村农民进城买房,企业职工的增多,进镇做生意的快速增长,促使木耳的常住人口大大的增加,使场镇逐渐活跃起来。

2004年,成立了场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杨万萍、镇长张中远担任,分管副镇长汪海为副组长,成员由村建所朱少林、杨小华组成,由朱少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规划建设的日常工作。是年,场镇基础有新起色,一是投资20万元对210国道下场口至综合市场长80米、宽9米的道路硬化(另人行道7米)进行了设计、预算、招投标及质量监管等程序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已于当年5月投入使用;二是投入20万元对木耳镇政府运动场2000平方米进行规划、设计,并公开招投标,于当年10月投入使用;三是投资12万元对下场口长生桥的长65米的排洪沟进行了修建,已于当年5月投入使用;四是投资了35万元协调安装了天然气101户并通过验收通气;五是投入10万元把气房从原食品站旁的公路边搬到新合3社政府球场后面,已于当年5月投入使用,完善了木耳综合市场基础设施,向渝北区财政局申请解决了40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解决了木耳综合市场公路硬化360平方米,新修排水管道400米,路板1800平方米,路沿300米,栽行道树208株,修树框208个,路灯22盏,公厕65平方米,渣台3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在石狮、木耳两个场修建了3个垃圾站,投资了15万元对2个居委会(木耳居委会和石狮居委会)及木耳敬老院进行了改造。为了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饮水质量,木耳镇党委多次开会研究决定筹集资金200万元,改造木耳场镇饮水从贺家祠水库取水点改为从后河取水,把饮水质量达到渝北区饮水标准。

2004年完善木耳综合市场基础设施,向区财政局申请解决40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解决木耳综合市场、公路硬化、路灯、垃圾台、绿化,进行综合整治,硬化公路360方,排水管道400米,路板1800平方,路沿300米,行道路208株,树框208个,路灯22盏,公厕65平方,渣台30平方。

为了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饮水质量,木耳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筹集资金200万元,改造场镇饮水从贺家祠水库取水点改为从后河取水,力争饮水质量,达到渝北区饮水标准。

2005年小城镇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基础设施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职称,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城镇经济,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镇文明,探索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奋斗目标:本世纪头20年,城镇化比率平均以2.3%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城镇化比率达70%,以摩配和汽车零部件加工为主的主导产业群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镇的城镇化比率达到90%,城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功能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城区。

基本思路是:以空港开发区为依托,以工业小区为中心,以空港大道、210国道为纽带,全力吸引企业到木耳镇落户,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基本原则是:加快发展注重质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木耳场镇共计设施为开发片区配套做了以下工作:(1)道路:为了启动木耳工业区的建设,首先打通木耳老场镇至工业区连接空港大道的道路,从而提升木耳开发的形象,树立投资商投资木耳的信心,从木耳邮局旁打开一缺口,沿规划的新国道210线修建400米长,20米宽泥结石路面铺到至木耳敬老院旁,从敬老院修建规划为40米宽400米长的支干道连接空港大道(施工期间不进行硬化),再根据项目入驻情况按建设性规划修建相应支道,确保入驻单位能顺利进场施工。(2)水:在未进入空港区供水主管网前,由场镇自行供水,现场镇自来水取水点已改到后河,属近郊主城最好的饮用水源,日供水可达1000多立方,现实际用水量200多立方,并有马家堡水库备用,水源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供水主管道可由自来水厂自行投资安装。(3)电:由装机3.5万KVA的石鞋变电站供电,从石鞋变电站输出的10千伏高压走廊穿过木耳老场镇,从高压走廊下线200米左右在木耳敬老院附近合适位置修建1000KVA配电房一座,以保证木耳工业区用电,变压器和主线争取了江北供电局支持。(4)气:天然气供气主管道沿木耳南北穿越,现木耳场镇居民均使用天然气,且天然气公司已建木耳气站一座,从供气能力看完全能满足发展需要,空开区二期控制性规划中也将木耳气站作为了二期开发区的主供气源,天然气公司也有意从木耳进入规划的空港开发区,从而占领天然气市场。(5)排污:在未进入空开区主排污管道以前,木耳工业区按规划实施排污管道预埋,按排污管道走向暂时集中排放到木耳工业区边缘的马家堡水库下侧附近,修建简易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基本达到排放标准,最终进入空开区排污主管网排放。规划的商住区的污水排放可直接进入场镇排污系统,通过新建的生态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合格排放。(6)通讯、闭路方面:木耳地区装机容量5000门,现实际2000门,且小灵通在春节前将开发使用,移动、联通网络已全面覆盖,闭路传输信号稳定,可适应区域发展需要。投资10万元对木耳场镇垃圾站进行了全面改造,为再次改造场镇投资20万元对210过境街下场的综合市场,共长80米,宽9米的道路硬化(另外人道7米)进行了设计,预算招投标、进行了监管等相关程序,已于5月份投入使用。

2005年新增场镇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渝北区建设委员会争取资金25万元,用于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功能,对木耳镇中心校至粮站公路两侧路灯、下水道、电缆、堡坎、检查井、人行路板、行道树等进行了整治,新安装天然气用户80户。当年,投资20万元对210国道下场口至综合市场长80米,宽9米的道路硬化进行了设计、预算、招投标、质量监督等相关事宜。已于当年5月份投入使用。投资17万元完成了政府侧边土石方工程,为下一步开放开发奠定了基础。

加强现有场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完善过境街各项配套设施及各种手续,投资45万元,新建渣台1个,占地10亩;完善了综合农贸市场建房的各种手续,共用地面积16.8亩,进驻面积8820平方米,接通了场镇开发区天然气管道,解决了新增居民用气问题;新选了饮水源,在贺家祠水库,准备安装3000米的无缝钢管,投资100万元,达到渝北区的水利局饮水质量标准。

是年,已启动了工业型小城镇,从下场口至北门加油站规划成工业小区,占地约800亩,现已落户在此段的建设者有:四通机械厂、锅厂、新合机械厂、川东油箱厂、万丰机械厂、酱油厂等厂,同时还修筑了居住小区,这些厂的建成既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解决了大批就业人员,大批的中年人就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增加了村民收入,又使镇容镇貌得到了快速改变。

当年场镇新增人口100人,增长率为4.5%,新增场镇面积0.8亩。2002年木耳镇因地制宜,推进了综合性小城镇及其发展模式,树立精品意识,突出城镇个性、风格、魅力和特色。从以下三个方面建小城镇:一是特色农业型小城镇,就是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的调整,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发展特色农业。在木耳镇莲花村发展农业生态园,种植名贵花卉草木和修筑避暑山庄,带动周边农家乐的逐步形成,并在木王(木耳—王家)、木白(木耳—白云)公路已全线贯通的同时,在公路两旁修建村民聚集新村,形成新村2条街(佛寺村和莲花村)。莲花村居民村已完工,既带动农村房屋建设,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三是工业型小城镇。已将从下场口至白门加油站公路沿线规划成工业小区,占地约800亩,现已有四通机械厂、新和机械厂、川东油箱厂等7个厂建成投入生产。着力加强了场镇道路、房屋、排水、供气、市场等全体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附属设施建设,注重了各类基础设施的统筹结合配套发展,为来镇投资、经商办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带动本镇经济发展,促使镇容镇貌快速改观。

2006年场镇基础设施有新起色,城镇化建设资金有保障,投资10万元将木耳过境街道两旁的人行道,窖井盖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并全部栽种了人行道树,无一株树木死亡。投资了5万元,新安装或改造路灯75盏,投资49万元协调安装天然气用户140户。投资15万元完成了场镇养牛场、排污预处理池建设。场镇综合开发了2宗地,企业修建2户,场镇建筑面积增加近5000平方米。木耳镇商品房金易小筑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4950平方米,进镇买房达120户,增加城镇人口300多人。启动康居工程一个,推广第三套农房通用图集成康居示范户28户。场镇实施了“蓝天”工程,加强了场镇无煤区建设,对场镇的管理有新招,场镇有新形象。强化了卫生管理,要求每天早上8点前,下午5点前,全天普扫街坎,全天保洁,并制定了考核和奖惩措施,效果好,居民满意;严格要求了市场管理,要求个体户只能在综合农贸市场摆摊设点,不准在外乱摆摊、乱搭建;门市住户只能在店内经营,彻底改变了以街为市、占道经营,做到了“四归”和“六无”形象优。

对场镇的卫生也采取了专人负责进行每天冲洗和保洁,对场镇垃圾实行定时清运制度,保证了场镇的整洁、卫生、清爽。

还规定凡在木耳镇规划区范围搞开发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外观形象效果设计,并且必须符合木耳特色,经镇审批后方能进行施工,还规定了在800平方米范围内的房屋的质量问题,分四个阶段进行验收。1.基础开挖到现场验槽;2.现浇大梁和圈梁到现场验筋;3.整体完工后在没有搓沙前进行初验;4.全部完工后进行综合验收,并发放质量验收合格证。

第二节 农房

民国年间,农村房屋明显呈贫富差距。大富之家所居住的花园式深宅庭院多为清代建筑。木穿瓦盖顶为主,外墙多为砖,石式土筑,屋周便以砖、石或土做成围墙,围墙外茂林修竹,围墙内辟花园果圃。大门一般东南向而高大,多巨石门柱,门额、门框刻饰鸟兽花草,门前或雄踞石狮,气概威猛,院内戏楼回廊,梁栋栏庑,雕镂绘刻,重重厅堂,处处天井,房舍数十,难寻出处。此种大院为数不多,如洗铺堂,王家池堂,段家花园等一般稍富之家。土木结构或穿结构瓦顶四合院加厢房,石灰粉壁,一般农民,土墙瓦盖一字型,枷担型平房,不装饰,猪牛圈,粪凼晒坝必不可少,这种房屋最多。更贫困者住木架土墙草房,偶尔还有以岩洞为住房之极贫困农民。花园式深宅大院,多保持百数十年不坏,一般土墙瓦盖房几十年就不能用,好在房屋可随时任意拆建,官府不管。

解放后,花园式深宅大院分予农家,草房逐渐换成瓦房,岩洞渐次无人再住。旧的瓦盖平房一年一年改建成新土墙瓦房。新建房屋较为自由,政府不干预,甚或支持鼓励。六十年代,乱石墙农房逐渐兴起,部分代替了土墙。八十年代,砖混结构房屋慢慢出现。乱石墙与砖混结构房屋式样基本保持土墙瓦盖平房式样,一字型,枷担型,猪牛圈,粪凼,晒坝都要配套。只是地板由原三合土或硬土变作混凝土,刷墙(或不刷)由石灰改作水泥,砖混结构若不用瓦盖则是四墙壁立至顶,无屋檐设施。1986年执行农牧渔业部《关于沿革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的紧急通知》,四川省《关于立即制止乱石耕地加强土地管理的通知》,在县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木耳乡清理了13个村占地情况,清理了1984年1月1日—1985年12月30日期间各类非农业生产建设用地情况,农房各类建设用地318亩,其中耕地298亩,未经批准者110亩。之后,农房占用土地管理加强,向政府设置了农房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人员为吴永德。农房建设必须经过村、镇层层审批,根据需要,严格控制批多少,占多少,并对少批地多占地者、违章建房者一一处罚。1988年国家《土地管理法》颁布后,木耳政府一直认真贯彻,严格控制农房占地,尽量占用旧宅基地和非耕地,以保护耕地资源。此期间,砖混结构农房在新建农房中的比例日益加重。1991年,贯彻执行重庆市计委指示(90字第911号)精神,鼓励农民建造住宅,改善居住条件,全年审批建房128户,建砖混楼房占50%以上。其中,改建80户,新建48户。1992年已实行年初按计划分配农房建设用地指标到村,各村不准超出。1993—1997年,全镇共办理农房规划建设手续648份,建筑面积76584m2。学堂村被渝北区定为小康示范村,用地面积33350m2,并要求水、电、气、闭路等工程一并完成。该村已于1997年底经上级组织评为小康合格村。1998年木耳镇村镇建设管理继续执行农房管理规划,坚持建设四到场(规划人员到场、施工放线到场,施工中途验线到场、竣工验收到场)原则,办理规划建设手续181户,1038间,总投资216万元,其中场镇居民建房6户45间,建筑面积858m2,办理农村房屋产权手续98份743间,建筑面积14785m2,查处违章建筑18户,房屋间数26间,面积518m2,其中拆除2户,7间,面积135m2,收取违章建设管理费865元。1999年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村镇建设管理条例》和《建筑法》以及上级党政有关村镇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当年办理了规划手续230户,1267间,建筑面积38000m2,总投资503万元,办理农村房屋手续70份,建筑面积8400m2,查处违章建筑43户,面积752m2,收取违章建设费2500元。2000年全年审核农房建设182户,建筑面积2048m220个村中砖混、砖木、砖瓦结构房屋都达到了70%以上。从2003年办理规划建设手续46户,建筑面积8280m22004年办理规划建设手续99户,建筑面积15840m22005年办理规划建设手续136户,建筑面积24480m22006年办理规划手续125户,其中改建98户,21000,新修建筑面积31250m2

第三节 基础设施

为了改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也因场镇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引进单位生产、工作及职工、居民生活的需要。

木耳镇自1993年以来,为修好木耳场镇,先后投资800多万元进行改造,与此同时投资300多万元对石鞋、白云场镇进行了改造,对村级公路进行了全面改造,木白公路、木王公路、石古公路等7条村道,硬化了三条路,约28公里;对木耳、白云、石鞋三个场镇供水进行了整治,新增蓄水池8口,新建管理房4间,新购供水设备2套。到2006年底,全年完成了惠及11个村,96个社,7932人的人饮工程。在木耳毗邻的园区内规划了四处110KV和两处220KV电力系统,目前已建有110KV变电站一座,容量为12.6万KVA。正在建设220KV变电站一座,容量为70万KVA;在电信工程方面,镇内合理规划了电信、邮政、IP局及有线电视分中心的建设网点;在天燃气工程方面,毗邻的园区内已建成日输气量为20万立方米天然气配气站一座。现已完成了第二配气站选址工作(日输气量为20万立方米),消防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于2005年新建了日供量10万立方的天然气配气站。2006年,投资30万元在区级推进村金刚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新修人行便道10公里,安装闭路电视200户,打机井15口,维修山坪塘3口,完成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

渝北区木耳镇历年建设管理情况统计表(1986-1995年)

名称

建房户

建筑面积

确权发证户

面积

年度

管理人员

分管

领导

获奖情况

备注

个数

姓名

木耳乡

105

5868

1986

1

贾占贵

唐先荣

贾占贵获“先进工作者”

木耳乡

118

5976

1430

224263

1987

1

贾占贵

唐先荣

房屋产权证

木耳乡

114

5749

1988

1

贾占贵

唐先荣

木耳乡

102

6032

1989

1

贾占贵

唐先荣

木耳乡

98

6023

1399

166517.62

1990

1

贾占贵

董泽兵

房屋土地使用权证

木耳乡

95

7895

1991

1

贾占贵

董泽兵

木耳乡

112

7863

1992

1

贾占贵

董泽兵

木耳乡

92

7685

1993

1

贾占贵

唐先荣

木耳乡

242

10856

1986

1

吴永德

彭光华

木耳乡

238

10534

4181

384716

1987

1

吴永德

彭光华

木耳乡

219

10128

1988

1

吴永德

彭光华

房屋产权证

木耳乡

224

12736

1989

1

吴永德

彭光华

木耳乡

206

12187

1990

1

吴永德

盛建明

木耳乡

216

11697

4162

257193

1991

1

吴永德

盛建明

木耳乡

241

18456

1992

1

吴永德

盛建明

土地使用权证

木耳乡

215

10443

1993

1

吴永德

盛建明

木耳镇

346

28785

1994

2

许文平

贾占贵

唐先荣

木耳镇

364

31638

1995

2

许文平

贾占贵

唐先荣

木耳镇

362

32781

1996

1

朱少林

张兴福

唐先荣

木耳镇

313

31018

1997

1

朱少林

张兴福

唐先荣

木耳镇

298

30947

1998

2

刘  勇

张兴福

唐先荣

木耳镇

291

3893

1999

2

朱少林

张兴福

唐先荣

木耳镇

310

3981

2000

2

刘  勇

张兴福

唐先荣

木耳镇

323

3795

2001

2

朱少林

张兴福

唐先荣

木耳镇

390

40118

2002

2

刘  勇

张兴福

唐先荣

木耳镇

383

40911

2003

3

朱少林

刘  勇

杨小华

汪  海

木耳镇

378

38977

2004

2

朱少林

汪  海

木耳镇

382

39603

2005

2

刘  勇

汪  海

木耳镇

299

36794

2006

2

刘  勇

汪  海